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科普知识>

【健康科普】宝宝不爱吃饭,没力气,当心儿童贫血

来源:陕西省医学传播学会     发布时间:2023-07-14 10:01:00

贫血是儿童常见的一种疾病,

尤其是缺铁性贫血

在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时期发病率最高,

不仅影响儿童生长发育,

严重者还会影响其智力发育及对疾病的抵抗力。

1.png

如果宝宝出现贫血,

该怎么吃?又该怎么补?

儿童专家这就给您支招!

什么是贫血?缺铁性贫血家长需警惕

世界卫生组织(WHO)使用以下血红蛋白阈值来界定贫血:

儿童6个月至5岁<110g/L;

儿童6岁至11岁<115g/L;

儿童12岁至14岁<120g/L。

2.png

造成贫血的原因有很多种,主要包括:营养元素缺乏、失血、溶血、造血功能障碍等。儿童最常见的的贫血为营养性贫血,铁、叶酸和维生素B12等营养素缺乏都会引起营养性贫血,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在婴幼儿时期发病率最高,对宝宝健康和智能发育危害较大,家长们都应该关注。

贫血有哪些临床症状?

3.png

轻度贫血可以没有明显的症状,而且贫血的症状往往没有特异性,因此很容易被忽视。常见症状有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心慌、气短、记忆力减退、腹泻、呕吐、食欲下降等。随着宝宝贫血的程度加深,还会出现毛发干枯、生长发育落后、易反复呼吸道感染等严重后果。

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有哪些?

4.png

1.胎儿期宫内贮存不足:早产、双胎、胎儿失血和孕母严重缺铁。

2.生长发育快:婴儿生长发育速度快,3~5个月时体重就能达到出生时的2倍,1岁时体重就会变成出生时的3倍,这使得宝宝对铁剂的需求量远高于成年人。

3.铁摄入不足:宝宝出生时体内的铁只能满足宝宝出生后4~6个月的需求,如果6个月后没有及时添加辅食,宝宝就容易出现缺铁。

4.铁丢失过多:正常宝宝每天排泄铁比成人多,再加上宝宝患有慢性疾病,如腹泻、反复感染等均可影响铁的吸收和利用。

如何纠正缺铁性贫血

一旦发现贫血,应当尽快到儿童血液专科进一步检查,积极寻找病因,而不是随意服用所谓的“补血药”,这样往往会掩盖病情,延误诊断,从而失去治疗的最佳时机。一般营养元素缺乏导致的贫血补充相应的元素后都能恢复,但要注意培养良好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建议做到如下几点:

1.提倡母乳喂养,母乳中铁的吸收利用率较高;

2.及时添加含强化铁的辅食:做好喂养指导,不论是母乳或人工喂养的婴儿,均应按时添加含铁丰富且吸收率高的辅助食品,婴儿如以鲜牛乳喂养,必须加热处理,以减少牛奶过敏所致肠道失血;

3.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铁剂,口服铁剂要注意一下几点:

☞不要在喝牛奶或奶粉的同时补铁,以防妨碍铁剂吸收。

☞在给孩子补铁时可以给他补充维生素C或是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

☞液体铁剂会造成牙齿暂时性地变成黑灰色,建议用吸管,并且喝完铁剂后漱口或刷牙。

☞补铁剂会引起宝宝大便变黑,这属于正常现象,不要担心。

如何有效预防贫血?

5.png

1.做好婴儿母乳喂养和奶粉喂养工作。一般来说,母乳对于婴儿来说,是纯天然的食物。有条件的产后妈妈应该尽量采取母乳喂养宝宝。对于无法母乳喂养的宝宝来说,家长应该选用含铁量符合婴儿成长标准的配方奶粉冲调给宝宝食用。

2.到了宝宝可以添加辅食的月龄,家长们可以选用富含铁丰富的食物。例如婴幼儿补铁米糊、补铁米粉、瘦肉泥、水果泥、鸡蛋黄、动物肝脏、木耳、蘑菇等含铁量比较丰富的食物,可以换不同的口味和烹饪做法,提高宝宝添加辅食的兴趣。

3.做好健康检查工作。家长们应该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日常护理照顾婴幼儿时应该留意观察宝宝的表现,并定期身体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综上所述,儿童贫血的发生几率较高,很容易引起儿童发生反复感染、生长发育迟缓等相关问题,家长需要高度重视。如果发现孩子有贫血的表现,需要及时前往正规医院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正规的诊断和治疗很重要,避免疾病发展对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专家简介

6.png

刘春风,教授一级主任医师,陕西省人民医院儿科主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小儿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西部协作组委员;西安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科委员会副主委;陕西省儿科学会委员;陕西省罕见病学组副组长;陕西省保健协会儿童生长发育专业委员会副主委;陕西医师协会青春期健康与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陕西省保健协会儿科疾病防治专业专业委员会副主委;西安市医学会儿童健康学分会副主委;《中国临床新医学》审稿专家。

来源:陕西省人民医院

编辑:郝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