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原谅我的“无理取闹”_科普知识_陕西省医学传播学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科普知识>

请原谅我的“无理取闹”

    发布时间:2025-03-10 15:57:00

大家是否记得热播剧都挺好?剧中主人公苏大强因为罹患阿尔茨海默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年痴呆,不但不能理解儿女们的难处,还各种无理取闹找麻烦,导致自己和亲人们都苦不堪言。有人认为这是“老糊涂”了或者是老人故意胡闹,不能引起重视也不知如何应对,情绪失控时甚至会对老人有一些过激的言行。然而这并不能改善老人的“无理取闹”,反而愈演愈烈。其实通过专业分析这些表现并不是苏大强的本意。因为大约70%-90%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都伴有精神行为异常症状,而苏大强这些异常的行为举止正是这些症状。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家中有这样的老人作为照护者应该如何正确应对呢?

20.png

精神行为症状是什么

精神行为症状是指痴呆患者经常出现的紊乱的知觉、思维内容、心境或行为等症状群,以下简称BPSD。通俗点讲包括情感症状(焦虑、抑郁、易怒)、精神病性症状(幻觉、妄想、淡漠)、脱抑制症状(异常兴奋、性行为异常、不得体的语言和衣着)以及活动过度症状(易激惹、激越、冲动控制障碍、攻击性行为)。BPSD早期往往不能引起患者或家属的重视,总以为是“老糊涂”了,随着病情进展可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照护难度,给患者本人和照护者造成较大的心理痛苦,甚至出现自伤和伤人的行为。

精神行为症状为什么会出现

想要正确应对患者的BPSD,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发生的原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一:疾病本身的病理变化和药物的副作用引起;二:痴呆患者在身体、心理以及社交等方面的需求未得到满足时易诱发BPSD。试想一下,即使我们正常人遇到不好的事情时,也会焦虑、发脾气、甚至是一些过激的言行。何况痴呆老人?由于认知功能和言语表达功能受损,他们的需求常常无法正确表达。如果此时亲人不能洞察患者的需求并及时满足他们,就可能以异常的精神和行为的方式表达。三:痴呆患者压力阈值降低,也就是说承受压力的能力变差。当面对环境刺激或照护者态度、沟通和照顾方法不当等问题时,其应对能力下降,同时内心的焦虑和沮丧可能超出我们的想象但却无法正确表达,如果再得不到亲人理解,也可能激发或加重BPSD。综上所述,BPSD很多情况下是由外界因素触发的,因此我们如果能够把BPSD那些可干预的诱因找出来并加以改善,很多时候患者的BPSD是可以预防和改善的。

精神行为症状如何应对

一:药物疗法

首选非药物干预,只有当非药物干预无效或者遇到以下严重且紧急的情况,考虑合并使用精神药物:(1)重性抑郁发作伴或不伴自杀观念;(2)造成伤害或有极大伤害可能的精神病性症状;(3)对自身和他人安全造成风险的攻击行为。若不得已采用药物治疗一定要遵从医嘱。

二:非药物干预

(1)焦虑抑郁的老人常常表现为烦躁不安、对事情过分担心或情绪低落、难过及绝望。对于此类患者照护者应该多关心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而不要去给患者讲道理。了解他们的喜好,安排他们感兴趣的活动,鼓励老人参与,比如陪老人浇花、做运动,当看到老人的努力与进步时应该适时地赞扬,使其建立信心。营造融洽、温馨的家庭氛围,使患者感受到自己是被需要被爱的。(2)当痴呆老人正常的生理或心理需求由于表达不清或其他原因没有及时被满足时,可能会生气、恐惧导致情绪爆发从而出现激越甚至攻击行为。此时照护者应该耐心安抚老人同时通过与老人有效沟通和对老人细致的观察去了解老人有无身体不适、照料方法不当或周围环境的刺激等问题,若有尽快解决,患者的需求得到了满足,BPSD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同时妥善保管刀、剪等危险品,做好安全防护。当老人出现频繁的攻击行为,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时必要时给予保护性约束,但是要严密看护,防止因为约束导致老人更强烈的反抗行为,攻击行为停止后及早解除约束。(3)老人有时还会出现幻觉和妄想症状,表现为臆想出来现实根本不存在的事情,并对此事深信不疑,比如幻听、幻视、被窃妄想、被害妄想是常见的症状。此时对待患者要态度温和,不要与其争论事情的真假,尽可能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如果有可能的话可以找到相关的物品,比如患者怀疑自己物品被盗,找的物品后使其相信没有被盗。如果有刺激幻觉产生的因素,尽可能消除它,比如墙壁上的影子、镜子或者电视剧的某个情节。同时保管好刀、剪、绳等危险物品,远离煤气开水、关闭好门窗。(4)部分老人可能还会出现脱抑制的行为比如凌晨家人们都在休息,他不但不睡觉还大喊大叫;又比如当众脱衣服,甚至公共场合暴露性器官等。出现这种症状,作为老人的亲人一定要理解这是疾病本身导致的,不是老人的本意。尽量转移患者的注意力,通过可行的方法尽量防止患者出现脱抑制行为,这个过程中一定不能责怪患者或与其争辩。同时可以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来减少脱抑制行为。

需要尽快就医的情况

在患者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应及时就医,确保患者的精神症状和躯体疾病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1)评估风险程度,可能给患者或照料者带来危险比如激越、攻击和自杀行为。(2)原有的精神行为症状突然或进行性加重。(3)出现较严重的症状比如神志不清、严重的幻觉或昏睡等现象。(4)经过原因分析引起BPSD的原因为疾病因素或是其他原因经过干预仍不能改善的。

通过科学有效的应对,老人的“无理取闹”是可以预防和改善的。



作者:齐敏 彭阿丽

    医院: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唐都医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