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科普知识>

【居家防疫】疫情之下,如何识别流感、普通感冒、新冠肺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

来源: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2-01-19 15:40:00

潘凯丽,西北妇女儿童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儿内科首席专家,儿内科大主任兼儿童血液肿瘤科主任。1978年至2014年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儿科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36年。先后在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美国St.Jude儿童研究医院学习访问。曾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血液学组第15、16、17届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全国儿科学分会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儿童白血病专家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儿童保健学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造血干细胞移植专家委员会常委,担任《儿童血液肿瘤杂志》《中国当代儿科杂志》《国际儿科学杂志》《中国妇幼健康研究》等杂志编委。参编卫生部规划教材第五版《儿科学》等国家级教材编写6部,发表科研论文90余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儿童血液及儿童肿瘤、小儿疑难杂症等方面有较深的造诣。


1.png




疫情突发,全民防控。对于病患及其家人而言,与病情的拉锯战俨然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按期就诊担心感染,居家等候又恐疾病进展。新冠肺炎疫情下冬季又是流感、新冠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儿童一直是流感的高危人群。以下教你识别流感、普通感冒、新冠肺炎。


一、什么是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按其核心蛋白分为四个型别:甲型、乙型、丙型和丁型。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和乙型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的H1N1和H3N2亚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共同循环引起流感的季节性流行。


11.png


流感暴发呈季节性,在北方,相对集中于秋冬季至次年春季;南方除冬春季外,还可能有夏季高峰。人群普遍易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

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经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通过上述途径感染。相较于普通感冒而言,流感主要以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一般有3-5天的明显高热,多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等症状。部分患者症状轻微或无症状。

流感大多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部分可因出现肺炎、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发展至重症流感,因此不可小觑。


二、什么是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多种病毒、支原体和少数细菌都可以引起感冒,其中最常见的病原体是鼻病毒。


111.png


季节性不明显,每次发病可以由不同的病原引起,普通感冒早期症状主要以鼻部症状为主,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为稠涕。可有咽部不适,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中度发热、不适、轻度畏寒和头痛。一般比较少出现全身性症状,如畏寒、乏力、四肢酸痛、食欲不振等。

普通感冒为自限性疾病,通常持续7-10天,部分患者可能长达2周。老年人和儿童相对较容易出现感冒并发症,如鼻窦炎,中耳炎,气管-支气管炎乃至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普通感冒类似:

新冠肺炎目前观察来看,主要症状有发热、咳嗽、呕吐和腹泻等。专家表示,和普通感冒不一样,流感和新冠肺炎的诊断很大程度参考流行病学史,因此如果怀疑自己为疑似病例就医,一定如实提供病史。儿童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接触。也有报道结膜传播,更要加强防护。

儿童由于生理解剖特点和自身免疫功能低下,是极易出现呼吸道感染的人群。尤其是年幼儿,且年龄越小,越不容易发现,一旦发病,进展更快,潜伏期最短1天即发病,最长可达14天不等。发热、感觉四肢无力、干咳。但也有症状不明显病例,或者表现为其他系统症状如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眼科症状等,尤其是新生儿、婴幼儿症状可能更不典型,一旦发现,病程进展快或已错过观察期。与普通感冒的最大区别:腹泻、呼吸逐渐变得困难,如:呼吸过快或过慢,呼吸过深或过浅;婴幼儿或新生儿则表现为张口呼吸、喘息、呻吟、鼻翼煽动、点头呼吸,甚至出现口唇、面色变,呼吸三凹征。出现上述症状,立即就诊。


三、流感哪些人群需要高度重视?


下列人群感染流感病毒后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给予高度重视,尽早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及其他必要检查,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必要时住院治疗。


1111.png


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年龄≥65岁的老年人;

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免疫功能抑制等;

肥胖者[体重指数(BMI)大于30];

妊娠及围产期妇女。


四、如何做好预防?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开窗通风,规范佩戴口罩;在流感流行季节,高危人群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11111.png


加强锻炼,均衡营养,充足休息:增强身体免疫力,抵御病毒侵袭。

流感疫苗:一般来说,没有接种禁忌,建议所有≥ 6 月龄人群每年都应该接种。尤其是以下人群,优先推荐接种:6~23 月龄的婴幼儿;2~5 岁儿童;60岁及以上老年人;心、肺、肾等系统有慢性病患者;医务人员;6 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


五、如何治疗呢?(请谨遵医嘱)


出现症状后,建议居家隔离保持房间通风,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应当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以避免传染。对症处理,针对不同症状,采取相关措施缓解。退热止痛:可以采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缓解鼻塞:可以采用洗鼻、喷鼻等措施减轻鼻塞,清理鼻腔分泌物;缓解咳嗽:儿童不建议使用中枢镇咳药,可以通过多饮水等生活措施减轻咳嗽症状。儿童怀疑流感时,应尽早给予抗流感病毒治疗,如奥司他韦等,不必等待病毒检测结果。


作者:潘凯丽主任

单位:西北妇女儿童医院

编辑:刘家苗

注:部分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