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交流>案例分享>

大陆首例 革新医疗——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交感神经重建术,重塑生命新篇章

来源:陕西省医学传播学会     发布时间:2024-04-19 09:52:00

4月14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成功实施了大陆首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神经移植交感神经重建术。经过9.5小时精细入微的操作,医疗团队为一名患有手汗症并在术后出现多发代偿性多汗症状的患者成功进行了交感神经重建手术。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标志着我国在这一医疗技术领域的突破又迈出了新的步伐。

多方求医无果 神经重建焕新生

患者小金(化名),女性,32岁,一年前因“手汗症”在当地医院接受了“交感神经切除术”。术后出现了严重的代偿性多汗,主要为背部出汗增多,严重时会湿透上衣,同时伴有腰部发冷和双手干燥的情况,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她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为了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曾多方求医,最终慕名来到交大一附院胸外科就诊。

经过全面细致的检查后,由学科带头人付军科教授与科室主任张广健教授共同研讨,为患者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鉴于患者为女性,为最大程度减少体表切口对患者的影响,经过反复讨论,决定采用肋间神经作为移植物,并借助先进的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技术实施胸交感神经重建术。这一方案旨在确保手术效果的同时,尽可能提升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空军口腔.png

术前红外检查

4月14日上午,在麻醉科手术部和腔镜中心的全力配合下,手术如期开展。手术由付军科教授主刀,贺海奇主治医师协助。手术团队首先游离了患者交感神经的上、下断端,并对其进行了修整。经过测量,发现患者右侧交感神经缺损长度为4厘米,左侧缺损长度为5厘米。为有效弥补缺损,获取了7厘米的肋间神经作为移植物。随后,在达芬奇机器人系统下使用8-0缝线对肋间神经与交感神经进行了端端缝合,恢复了交感神经的解剖完整性。整个手术过程长达9个半小时,经过紧张而有序的努力,手术最终得以顺利完成。

40.png

代偿性多汗是手汗症术后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虽然大部分患者程度较轻,但少数患者因切除神经位置过高而出现严重的代偿性多汗症状,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交感神经重建是应用最多的治疗办法之一。然而,由于手术操作精细,传统腔镜技术无法完成。我院具备三代、四代达芬奇机器人系统,因此具备开展这一手术的先决条件。为了开展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胸交感神经重建手术,科室于1年前开始讨论、筹备,并使用动物神经进行了大量模拟试验。

此病例为我国大陆地区首例实施的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交感神经重建术。这一技术的成功应用标志着我科在多汗症领域取得了又一重要突破,为广大代偿性多汗症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科室简介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是西北地区外科学、肿瘤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首批临床药理研究基地、国家癌症中心肺癌和食管癌规范诊疗质量控制试点单位、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ERAS培训基地及示范病房、中国肺移植联盟成员单位及西北肺移植中心、中国胸外科医师协会“手汗症诊疗基地”,是陕西省胸外科临床重点专科、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加速康复重点研究室、陕西省工匠人才和肺结节精准治疗创新工作室、胃食管反流疾病诊疗中心、医院胸部肿瘤精准诊治临床研究中心。目前,科室设有4个病区,普通病床145张,重症监护病床20张。年门诊患者4万余人次,完成微创手术3000余台。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科室在医疗技术、科学研究、教学培训和人才梯队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全面的快速发展。在2022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胸外科学)排名中,科室位列全国第11位。

科室聚焦于以外科手术为主的胸部肿瘤综合治疗,具备较强的解决本学科疑难、复杂、危重病症能力,同时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内外多中心临床试验。发展中凝练形成(肺移植外科、气管肺外科、食管外科、创伤与胸壁疾病专业、纵隔与交感神经疾病专业、胸部疾病介入治疗专业)六个亚专业方向,专科特色鲜明,团队建设完善,诊治范围基本涵盖了胸外科所有病种和术式。

科室是西北地区胸外学科首批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有4名博士生导师、3名合作博士生导师和11名硕士生导师。承担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本科、研究生、留学生等各个层次胸外学科教学任务,目前已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百余人;规培医师以及进修生数500余人,成为我国西部地区胸外科医师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中心。科室多次获得医院教学先进单元。多人先后荣获国家级优秀规培教员、优秀教师称号。近5年,15人次获交大“腾飞杯”创新创业大赛奖项。

近五年,科室成员承担多项国家级、省级基金项目,总经费500余万。主持面上及青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省级、市级重点40余项。科室人员获全国医院管理精品奖1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国康复医学会科技二等奖1项,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西安交通大学新医疗新技术一等奖2项。科室人员近五年以第一或者通讯作者共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达到了39分以上;作为主要参与人参编国际、国内专家共识,以及领域内专业论著10余部;此外,以第一完成人获批5项发明专利和60多项实用专利。

41.png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