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科普知识>

【健康科普】按摩引发脑梗,这是怎么回事?

来源:陕西省医学传播学会     发布时间:2022-12-29 14:31:19

“22岁,四肢抽搐2小时,左侧小脑、脑干急性脑梗死”——近日一女子在推拿后突发脑梗死(缺血性卒中),所幸因溶栓及时,脑血管被开通,一周后康复出院。


图片2.png


据报道,患者被送至医院时说话不清楚,左侧手脚抬不起来。医生予以静脉溶栓治疗,溶栓过程中颈部血管CT检查提示,患者右侧椎动脉重度狭窄,左侧椎动脉闭塞。


一般来说,心脑血管疾病往往多见于老年人。一个22岁的年轻姑娘,平时没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酗酒等脑血管病高危因素,为什么会突发脑梗死呢?医生详细询问病史,才知道她在发病前两天做过颈部按摩。医生推测,女子的发病可能与按摩有关。


为什么颈椎按摩竟然导致脑卒中


确实如此!人的颈部有四条动脉给大脑供血,分别是两条颈内动脉和两条椎动脉。这四条动脉都容易受到外力的挤压、牵拉,导致血管内膜撕裂,形成夹层动脉瘤。


图片3.png


而很多时候让人大呼“酸爽”的颈椎按摩,因为压迫颈部或使颈部旋转过度,都可能引起颈部动脉过度拉伸,使血管内膜变薄而破裂,导致动脉内膜夹层的形成。


知识点——关于动脉血管


动脉血管的管壁一共有三层,分别是内膜、中膜和外膜。过大的外力挤压会导致内膜受损,血液进入内膜和中膜之间,形成夹腔,造成血管壁狭窄、闭塞和动脉瘤的形成。


颈动脉夹层本身就会带来患者一侧面部、头部和颈部的疼痛,或导致颈动脉狭窄,进而引发脑部缺血,甚至是缺血性脑卒中。划重点,这是中青年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外,如果本身就存在颈动脉病变,特别是不稳定的颈动脉斑块,类似皮薄肉多的大汤包,容易因为师傅的一顿猛按而导致斑块破裂,诱发急性脑血管事件。


如果在按摩过程中不幸中招,出现口角歪斜,一侧肢体麻木、乏力,或言语不清等症状,赶紧送医就诊!


知识点——关于颈动脉斑块病变


颈动脉和大脑一脉相连,除了远离不良按摩店,长期的颈动脉斑块病变更值得关注,防微杜渐。


颈动脉斑块是由于多重危险因素导致的颈动脉血管壁损伤、血流中的有形成分聚集所形成的团块状结构。有点类似厨房下水道中积存的油污,时间久了会导致下水道堵塞。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能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出现在了颈动脉就是颈动脉斑块。


知识点——关于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出现病变,使得动脉内膜中有脂质聚集,进而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及钙质沉着,并逐渐钙化,最终导致动脉壁增厚变硬、血管腔狭窄。其它动脉粥样硬化的知识点,请移步: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及动脉粥样化发生机制?


图片4.png


相比起冠脉、脑动脉、下肢动脉,颈动脉在颈部浅表且位置固定,能直接摸到,可以通过便宜、方便且无创的超声检查,直接检测血管状况,准确性高。因此,临床上通常是把颈动脉看作是判断全身血管健康状态的一个“晴雨表”——如果颈动脉检测出了硬化斑块、管腔狭窄等病变,就意味着其他位置的动脉也出现了同样的病变,即便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因此,很多医院都会将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纳入常规体检。


颈动脉斑块有多凶险?


颈动脉斑块病变带来的危害主要体现在:


1.脑缺血。原本十分平滑的颈动脉因为斑块的出现导致管腔狭窄,大脑的血流灌注低,脑部缺血,出现肢体无力、言语不清、口角歪斜等症状。


2.一过性脑缺血(TIA)。俗称“小中风”,是指颈动脉血管壁上不牢固容易脱落的斑块,随着血流进入大脑,短暂出现一侧运动障碍或视力下降等症状。因为这些脱落的血栓非常小,人体自有的溶栓系统会自行溶解这些细微血栓,因此不会留下后遗症。但这是血管向外发出警惕信号,万万不可忽视。


3.缺血性脑卒中。往往带来脑组织坏死的严重后果,如果不及时介入治疗,病程会持续进展,且会留下行走偏瘫、视力下降、情绪精神低落等后遗症,导致劳动能力丧失,带来巨大的过早死亡风险和疾病负担。


脑卒中往往突发,病情危急,只有4-6小时的黄金救援时间,也往往会带来严重后果,已成为我国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如果能够及早识别、及早干预、快速处理,可以有效减轻脑组织的坏死,对于老年人、肥胖及“三高”等卒中高危人群,可以借助FAST原则对卒中进行快速识别:


图片5.png


如何预防脑卒中?


有效预防脑卒中,就要对引发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的控制,包括调整生活习惯和药物调整。


首先,要合理安排膳食,提倡低盐低糖低脂饮食,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6克,高血压患者不超过4克,减少摄入富含油脂和高糖的食物,不暴饮暴食。多食用优质蛋白(鸡蛋、牛奶、鱼、虾等)、蔬菜、水果,多喝水。


第二,加强体育锻炼,每周进行3次,每次至少持续30分钟以上的有效运动,避免久坐。超重和肥胖者应减轻体重。


第三,戒除不良生活习惯,不吸烟不酗酒,不吸食毒品,不滥用药物,不熬夜,保持乐观心态,避免情绪波动大。


第四,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房颤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日常要科学用药、提前预防,通过药物干预将血压、血糖、血脂等控制在合理水平,提前控制可引发脑卒中的风险。


来源:渭南市中心医院

编辑:王飞

声明: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