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科普知识>

【居家防疫】中风偏瘫患者须警惕下肢静脉血栓--西安市中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

来源: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2-01-21 14:44:00

安军明,主任医师,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西安市中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主任,兼任中国针灸学会理事,陕西省针灸学会常委,陕西省康复医学会理事,西安市针灸学会会长,陕西省及西安市医学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曾荣获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个人、陕西省中医药科技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主持、参与国家级、省级市级课题50余项,已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SCI收录论文1篇,编写出版专著9部(主编4部,副主编2部,参编3部)。研究成果获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市级科技进步奖5项。主要研究方向:针灸治疗老年病、周围神经病、中风康复的研究。


55555.png




在古都西安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广大市民响应政府号召,足不出户,居家抗疫。其中,中风偏瘫患者久居室内,活动不便或卧床不起,可能会引发下肢静脉血栓。这里,西安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安军明主任医师为您科普下肢静脉血栓相关知识。


大家平常听说最多的是动脉血栓,动脉血栓常发生在心脏的冠状动脉、下肢动脉、颈动脉,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下肢动脉栓塞、脑梗死等急症。其实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更高,这是因为静脉血流速度慢,静脉血栓发生率高于动脉血栓,两者比例可达4∶1。据统计,静脉血栓占40%~60%,多见于肺、肝、肾及脑部,然而仅11%~15%静脉被诊断出来,因此静脉血栓栓塞症又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5.png

一、什么是静脉血栓栓塞症?


静脉血栓栓塞症指血液在深静脉内异常凝结,堵塞血管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体征,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常见的症状为肢体肿胀、疼痛,睡觉时腿脚冰凉,时间长小腿内侧还会出现色素沉着、湿疹和瘙痒的症状,甚至会形成经久不愈的溃疡。

55.png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肺栓塞极为凶险。脱落的血栓会随着静脉血流回流到心脏,然后流入肺内,这会肺动脉阻塞。如果病情比较轻微,通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但如果比较严重,就可能会出现胸闷、心悸、胸痛、咳血等不良情况,甚至还会晕厥、休克和猝死,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555.jpg

二、静脉血栓是怎么形成的?


长期住院和久坐、久卧都会使静脉血栓的发病率增高,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引起的高脂血症也会导致静脉血栓的形成。中风偏瘫患者由于长期卧床,瘫痪侧肢体缺乏肌肉收缩,使血液回流缓慢,在深静脉处产生异常凝结,使患者深受下肢静脉血栓的困扰, 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特别是血栓脱落会造成脑、肺等脏器栓塞,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5555.png

三、如何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要加强对中风偏瘫患者与其家属有关下肢深静脉血栓知识宣教,每日检查、记录患者下肢皮温、色泽、腿围、足背动脉搏动、疼痛等情况, 通过对比观察, 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

控制中风偏瘫患者盐、油、胆固醇的摄入,一旦患者有血糖过高的表现时,应降低糖分的摄入。由于烟草中含有的尼古丁等会引起血管收缩,因此中风偏瘫患者应戒烟。

使中风偏瘫患者下肢抬高30°,鼓励患者早日下床活动,定期为患者翻身叩背,进行关节的主动及被动运动。每天3次,每次15分钟,协助其做四肢向心性按摩,促进静脉回流,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待患者身体条件允许时,可下床活动,从坐-站-原地踏步-轮流抬腿-扶物前进等,须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四、中医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方法有哪些?


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医可归于“脉痹”范畴,《千金备急要方》记载:“气血瘀滞则痛,脉道阻塞则肿,久瘀而生热”,《圣济总录》中记载:“脉痹,血道壅涩,治脉痹,通行血脉”多为瘀血阻络,遇阻则肿,不通则痛。祛瘀通络、消肿止痛是治疗或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则,活血化瘀可畅通血脉、促进气血运行。中医外治法多采用中药外敷、中药熏洗、针刺艾灸等。通过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以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


最后,建议当中风偏瘫患者出现患侧下肢肿胀与水肿、疼痛或压痛、或诊断出静脉血栓栓塞症,应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作者:安军明主任

单位:西安市中医院针灸推拿康复科

编辑:席淳

注:部分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