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交流>案例分享>

西安市第一医院小儿眼科完成罕见眼外肌手术——反向Yokoyama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限制性内上斜视

来源:陕西省医学传播学会     发布时间:2022-09-07 11:27:23

近日,西安市第一医院小儿眼科宋金鑫主任医师团队完成一例罕见的高度近视导致的限制性内上斜视的手术治疗。


典型病例


张某,男性,50岁,自幼“高度近视,对眼”,近一年反复发生右眼卷丝性角膜炎,痛苦不堪,经角膜专家转诊至小儿眼科进行斜视手术。检查发现视力右眼光感,左眼0.02,眼轴右眼36.61mm,左眼29.29mm,右眼呈现固定性内上斜视,右眼向下、向外转动受限。双眼虹膜缺损,脉络膜缺损。睑裂处肉眼可见右眼颞下方巩膜青灰色葡萄肿隆起。


1.png

图1 术前九眼位


宋金鑫主任查看患者后,结合患者的眼眶MRI指出:患者系高度近视,眼轴超长(正常人应22-24mm),由于肌锥内容积有限,延长的后部巩膜会经肌锥内最薄弱的一个方向膨出,使前部眼球向相反方向移位。一般来说,由于人类眼外肌的结构,以颞上方最为薄弱,因此处无斜肌的保护,仅为一层肌间膜,眼球后极部向颞上方膨出,造成眼球前部向鼻下方移位,形成限制性内下斜视,这是占绝大多数情况的,也是历史上将该病命名为“重眼综合征”的原因(眼球前部重量增加导致重力性下垂)。本例患者经过影像学检查,颞上方Pulley组织反而未被破坏,眼球后极部向颞下方向移位,造成眼球前部向鼻上方移位,形成限制性内上斜视,这种案例全世界仅有数例病例报告。本例患者呈现的体征虽少见,但发病机制与其他高度近视限制性内斜视一致,手术方式也类似,即在国际上主流的“Yokoyama术式”的基础上进行反向操作,同样是为了重建患者薄弱的、被破坏的Pulley连接带,使眼球后极部重新回到肌锥内部,联合内直肌后徙术,解决患者的内斜视和眼球运动受限问题。


2.png

图2 术后九眼位


根据患者的眼球运动情况和MRI情况,宋金鑫主任团队为患者精心设计了手术方案,进行右眼内斜视后徙术联合右眼反向Yokoyama手术。先离断内直肌解除限制,再进行颞下方外直肌和下直肌的联接术重建颞下方“人工连接带”,最后根据眼位将内直肌调整至合适位置,完全解除限制,并缝合固定在巩膜上。术后患者对外观非常满意,眼位正,眼球运动受限明显改善,术后复查MRI也发现患者薄弱的颞下方Pulley连接带也得到了重建,肌肉移位和后巩膜葡萄肿的移位也明显好转。


3.png

图3 术前术后MRI对比


知识链接


高度近视根据自然病程和病变特点分为单纯性高度近视和病理性高度近视。单纯性高度近视通常指近视屈光度>6.00 D和(或)眼轴>26.0 mm,不伴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且屈光度和眼轴长度较为稳定。病理性高度近视由于眼轴进行性增长而发生退行性病变,通常表现为后巩膜葡萄肿、脉络膜视网膜萎缩、近视牵引性黄斑病变和新生血管等眼底改变,眼外肌改变为限制性(上、下)内斜视和眼球运动障碍。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是陕西省和西安市重点学科,各亚专业均可为高度近视患者保驾护航,斜弱视与小儿眼科可为儿童进展性高度近视进行预防性微创改良后巩膜加固术,使“失控的眼轴增长”回归正常增长的轨道;眼底内外科可为高度近视发生的眼底改变进行激光、手术治疗;晚期高度近视导致的限制性内(上、下)斜视可以通过斜视手术进行外观的改善和眼球运动的改善。为控制儿童近视的发展,陕西省眼科研究所还推出该院自制“0.01%低浓度阿托品眼用凝胶”,各种控制近视的光学手段也应有尽有。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为每个近视的患者服务,为高度近视家庭带来新的希望。


专家简介


11.png


宋金鑫,主任医师,博士生,西安市第一医院小儿眼科主任。曾于天津市眼科医院进修斜视与小儿眼科,师从国际著名斜视专家赵堪兴教授、张伟教授。曾赴荷兰格罗宁根大学访问,是陕西省首批“柔性援藏专家”。擅长各类复杂斜视弱视的诊断和治疗,青少年近视防控,脑瘫白化病等特殊儿童视力评估和低视力提升,青少年高度近视后巩膜加固,儿童常见神经眼科疾病和遗传性眼病,先天发育性眼病的诊治。对高度近视继发性斜视,高度近视后巩膜加固,上斜肌疾病,旋转斜视等治疗处于国内先进,西北五省领先水平。主持完成省市课题3项,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一次,发表论文20余篇。


兼任陕西省医学会眼科分会儿童眼病学组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学组委员,西安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年委员、儿童眼病学组委员,西安医学会科普分会常委、神经眼科学组秘书,西安医学会医疗技术鉴定专家库成员等职务。


出诊时间:每周二全天,每周五上午

出诊地点:医院视光2部20诊室

预约方式:提前8天晚上7点,登录“西安市第一医院患者移动服务平台”预约挂号


来源:西安市第一医院

编辑:王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