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编:710076
电话:029-88249471
Email:sxsyxcbxh@126.com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高新区锦业路绿地蓝海21层
-
陕西省医学传播学会抖音号
-
陕西省医学传播学会小红书
-
陕西省医学传播学会微信公众号
-
陕西省医学传播学会视频号
摘要: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介入中心为一位长期受头晕、胸闷、活动后气短困扰的31岁肺动静脉瘘女性患者,顺利实施了精细化的肺动静脉瘘栓塞术,术后患者症状显著改善,次日即予出院。
病史:
患者贾某,31岁,女性,4年前因间断头晕、胸闷、气短外院CTA检查诊断为:肺动静脉瘘,后行瘘口栓塞手术,近1年持续性存在头晕、胸闷、活动后气短、乏力等症状,外院评估后考虑栓塞后复发及再通,外科性手术切除损伤较大,再次行介入栓塞原瘘口部位手术难度偏大,多方碾转后转至我科寻求介入手术机会。
诊断报告:
(2024-1-31,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肺动脉CTA检查示:右肺下叶肺动静脉瘘及术后改变。
评估路线:
患者既往行瘘口栓塞手术治疗,近1年持续性存在头晕、胸闷、活动后气短、乏力症状,且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0%至92%,考虑栓塞后复发与再通,我院行肺动脉CTA检查示:右肺下叶肺动静脉瘘及栓塞术后改变,目前患者症状较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发生致命性脑栓塞及短暂性脑缺血等脑血管相关疾病风险较高,该病内科药物治疗无效,外科手术损伤较大,介入精细化栓塞,损伤较小,且恢复时间快,疗效明显,故拟行肺动静脉瘘栓塞术介入治疗。
治疗方法:肺动静脉瘘栓塞术。
预后情况:
患者局麻下经股静脉穿刺,依次经股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至肺动脉引入导管,造影可见右肺下叶仍有多发肺动静脉瘘形成,瘘口直径仅2-3毫米,超选择性将导管及微导管引入肺动静脉瘘的肺动脉供血分支内,逐支将多个微型弹簧圈系统与栓塞弹簧圈精确送达瘘口处,释放堵塞瘘口和其供养动脉,同时避免影响正常肺动脉。术后造影可见肺动静脉瘘堵塞良好,异常交通血管不显影。患者血氧饱和度当时即上升至100%,头晕、胸闷、气短等症状消失,第二日即下床活动,顺利出院。
右肺动脉造影示右肺下叶肺动静脉瘘前次栓塞术后改变,现仍可见异常血管交通,多发肺动静脉瘘(红圈内)
对瘘口使用弹簧圈进行栓塞(红圈内)
栓塞后造影显示弹簧圈位置良好,右肺动静脉瘘异常交通血管不再显影,其余肺动脉显影正常
总结:
肺动静脉瘘是一种比较少见、容易被长期误诊为心脏病的肺部血管异常疾病,病因尚未完全清楚,属于胚胎期肺血管床先天性发育异常。
肺动静脉瘘的主要血管解剖特点是肺动脉与肺静脉直接连接,连接处的血管形成一个或多个瘤样扩张的囊腔,中间没有毛细血管网,导致低氧含量的血液直接经肺静脉回流至左心,左心的低氧血液供应全身脏器与组织,导致出现头晕、胸闷、气短、乏力、发绀、杵状指、咯血等症状。
肺动静脉瘘内科药物治疗无效,外科手术创伤大、风险高,也已被淘汰。目前,介入栓塞治疗已成为肺动静脉瘘患者首选的根治性技术,适用于各类型肺动静脉瘘。对直径几毫米至十几毫米的瘘,可使用弹簧圈进行栓塞治疗;对直径十几毫米或更大尺寸的瘘,可使用栓塞塞子直接封堵肺动静脉瘘口,促使血栓形成,而后血栓机化纤维化,使瘘口闭塞、动静脉瘘消失。
栓塞后即刻就可以显示患者血氧饱和度上升,甚至达到100%,症状也得到明显改善,术后24小时内即可出院,恢复正常工作及生活,尤其精细化的栓塞策略能够尽可能减少对患者正常肺动脉、肺功能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羽,刘思达.肺动静脉瘘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21,61(16):112-115.
[2]宋秋韵,伍广伟,许能文等.经皮导管介入治疗肺动静脉瘘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8,27(07):623-626.
团队介绍
罗中华主任
罗中华主任,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美国Dotter介入研究所访问学者。现任陕西省医学传播学会介入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陕西省医学会介入放射学分会副主委;陕西省抗癌协会介入分会常委兼秘书;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委会粒子分会委员;陕西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血管与腔内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海峡医卫交流协会中西医结合外周血管组常委。
从事介入临床工作20余年,2010年至2012年留学美国Dotter介入研究所,师从TIPPS之父Rosch教授进行科研及临床学习。在门脉高压导致消化道出血的TIPPS治疗、动脉夹层及腹主动脉瘤的大支架植入、VTE及外周动脉缺血疾病的介入治疗、静脉曲张的消融及硬化治疗、肿瘤的粒子植入、消融及血管栓塞治疗,前列腺增生、子宫肌瘤、输卵管不通等介入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罗中华团队人员名单:罗中华、熊建、曹云堡、刘俊德、阴玮灵、周艳艳、吴文昊、杨涛、任虎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