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科普知识>

【健康科普】别让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成为父母健康路上的“拦路虎”

来源:陕西省医学传播学会     发布时间:2022-06-14 09:03:00

大家平常都有所耳闻

身边的家人

尤其是长辈有得过“带状疱疹”的经历

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

钻心的疼痛!

1.png

据了解,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罹患带状疱疹的风险会明显增高,50岁以上人群为易发人群,几乎所有中老年人神经系统中都潜伏着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如果治疗不及时,还会产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统计数据显示,60岁以上患者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率为65%,70岁以上的发生率则高达75%。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令我苦不堪言。本该是儿孙绕膝,享受美好退休生活的年龄,却遭此长久且剧烈的疼痛,真是太糟心了!

陕西省人民医院麻醉科疼痛治疗专业组的专家提醒,在带状疱疹疼痛出现伊始就应开始规范化的疼痛控制。药物治疗是贯穿整个治疗过程的基础措施,微创介入治疗应尽早引入。在条件允许下,应尽量联合使用中医中药和物理康复治疗。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是指带状疱疹 (HZ) 皮疹愈合后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最常见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我国带状疱疹患者群体中PHN的总体发生率为2.3%,男性稍高于女性,老年患者、免疫抑制或缺陷患者中发生率更高。 

2.png

PHN疼痛剧烈,可表现为烧灼样、针刺样痛,也可表现为电击样、撕裂样痛或者放射样痛。常伴有感觉过敏、感觉障碍和感觉异常,后者包括局部紧束感、麻木感、蚁行感或瘙痒感。影响患者的睡眠和日常生活,有的患者疼痛甚至超过数十年,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

规范治疗 科学止痛

1.药物治疗

代表药物为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同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可酌情考虑联用三环类抗抑郁药或者5⁃HT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疼痛控制仍不理想者,可加用阿片类药物,如盐酸曲马多缓释片、丁丙诺啡透皮贴剂、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芬太尼透皮贴剂等。

2.微创介入治疗

微创介入治疗对带状疱疹急性期疼痛和PHN均有控制作用,因此建议尽早引入微创介入治疗。

3.png

▲神经阻滞:包括局部神经阻滞、肋间神经阻滞、椎旁神经阻滞、选择性神经根阻滞、硬膜外腔阻滞、颅神经主干或者周围支阻滞。阻滞药物以局部麻醉药为主,B超引导下注射更为精准。

4.png

▲神经调控:包括神经射频、电刺激治疗系统等。神经射频使用的穿刺方法和神经阻滞类似,产生的镇痛效果更为持久。电刺激治疗包括周围神经电刺激、脊髓电刺激、经皮电刺激等,对参与传导疼痛信号的相关神经进行调控,进而减少疼痛信号的传递,并促进释放镇痛物质,以达到控制疼痛效果。

3.物理康复治疗

包括冲击波治疗、电疗、激光治疗、超声波治疗等。物理治疗作用于相应神经分布区域,通过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神经纤维修复、破坏痛觉通路神经等机制,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4.中医中药治疗

口服中(成)药、艾灸、针刺(包括电针、火针、揿针)、刺络拔罐等,对抗病毒及止痛均有作用。

5.患者教育和心理干预

心理因素可显著影响患者对疼痛的感知。疼痛不明显的患者无需进行心理干预,但对于伴有严重焦虑和恐惧者,需要重视并联用心理治疗。

很多朋友都会问了

从患上“带状疱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到后期治疗

都让人如此难受

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提前预防呢?

答案是肯定的!

接种带状疱疹疫苗 远离“缠腰龙“

疫苗,是目前公认的能有效预防带状疱疹的唯一手段。

2006年,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60岁及以上免疫功能正常的成年人,2017年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在美国批准上市,2020年在中国上市,接种对象为50岁及以上成人。临床研究显示,少数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后仍发病的患者,其疼痛等临床症状亦明显减轻。

来源:陕西省人民医院

编辑:郝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