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科普知识>

【专家谈防疫】新冠后人们如何科学合理运动——陕西省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病院副院长杨俊生

来源:陕西省医学传播学会     发布时间:2023-01-06 16:54:15

图片12.png


杨俊生

主任医师

陕西省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病院副院长

中国康复医学会针灸技术与康复专委会副主委

陕西省医学传播学会理事

陕西省康复学会副会长

陕西省针灸学会副会长




面对近期大多数市民已从“阳过”转为“阳康”,大家最热门的话题便是,新冠感染后体质差了、免疫力低了,甚至出现食欲减退、周身困乏、精神不集中、睡眠质量差等情况,我们能不能运动?如何科学合理的运动等问题?对此,大家众说纷纭、比较茫然......今天邀请陕西省人民医院杨俊生主任医师回答大家关心的话题。


首先大家都明白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对心血管系统,可以调节心率、调节血压等;运动可增加肺活量,提高肺功能等;运动可预防肌肉萎缩,增加肌肉收缩力、耐力、爆发力等;运动可增加关节的稳定性和关节的灵活性等;运动可预防骨质疏松,影响体内激素的代谢;运动可以促进体内脂肪的代谢等。运动可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调节人体的精神、情绪、睡眠,锻炼人们的意志、增强人的自信力,预防衰老等。


但是事物一定有两个方面。运动亦有引发心跳骤停猝死、脑出血,跌倒骨折、关节损伤、软组织损伤等疾病。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水能浮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因此,我们一定要遵循科学的、合理的运动。尤其是今天,我们面对新冠感染后的人们。渴望通过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抵御病毒侵袭的能力,降低再次感染的风险。更应该科学合理运动。否则就会拔苗助长、得不偿失。


按照康复医学中运动处方的内容包括,运动项目(方式)、运动量、运动中注意的事项三个方面。


运动项目:一般包括耐力性、力量性、放松性、矫正性项目。


新冠病毒感染会导致机体部分器官的严重受损或损伤和功能失调,尤其是一些再有基础疾病的患者,更是雪上加霜。目前各国专家共识都建议,根据新冠感染症状的严重程度,对运动前的筛查方式和恢复运动的过程进行分级等。建议新冠感染后1周,开展一些运动量相比小的、轻的、缓的,慢的运动为主,可进行散步、慢跑,瑜伽、太极拳、八段锦和舞蹈等健身项目。居家也可进行扩胸、拉簧、俯卧撑,马蹲步、哑铃及一些抗阻训练等项目。随着自身体质的提高、体能的恢复,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再增加一些项目,快走、跑步、武术、负重运动、进行球类运动等,但是一定要循序渐进,逐渐递增。


运动量:包括运动强度、频度、时间


新冠感染后1周,运动强度、频度、时间上,一般遵循小、轻,慢、缓,短、少的原则,运动后以自身呼吸不急促、不心慌等,周身血液循环通畅,微微发热、轻微出汗为宜。每次时间15min左右,每日1次-2次,根据自身而定。2周后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加运动强度、频度、时间。这点上没有统一的标准,鞋穿在自己脚上,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我们只要把握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逐渐增加的原则。


注意事项:运动是为了增强人们的体质。当人的身体不适、大病后体质恢复期,或近期新冠阳康后单位工作紧张,或者是家务事情劳累,身体疲惫、体力不支、焦虑失眠等我们都不建议进行运动。运动一定是在体内能量充足,需要向外释放的时候,我们才进行运动。就如同歌曲《怒放的生命》所唱,“我的生命需要怒放”。此时的运动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运动前身体要进行热身,防止关节损伤、肌肉拉伤等症状出现。运动后也要缓慢逐渐停止。新冠康复之后,不宜开展剧烈运动。具体来说,就是运动时心率<120次/min,呼吸<25次/min,避免过度劳累引发心肌炎等病症的发生。


运动前后要注意电解质的补充,适量的补充钾、钠、微量的元素。运动中或运动后如果头晕、恶心、心慌、气短、出汗、甚至虚脱等身体不适症状。休息后仍不能缓解或加重时,一定不能再继续运动。建议尽快到医院相关专科进行检查,以排除机体器质性病变。


冬季室外气温较低,户外运动要注意保暖。必要时也可进行居家康复锻炼。运动的项目、运动的强度如果不适,可及时进行调整和评估修正运动处方。


总之,运动一定要遵循个性化的方案、量体裁衣;适量运动,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科学合理,持之以恒的原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