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科普知识>

如何应对来势汹汹的肺炎支原体感染?

来源:陕西省医学传播学会     发布时间:2023-11-17 10:59:00

季节变换、气温下降、昼夜温差大……秋冬季是各类传染病的高发季,细菌和病毒更容易乘虚而入导致疾病,尤其是呼吸道疾病。近期,全国多地出现了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那么,肺炎支原体感染到底是怎么回事?今天,宝鸡市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马红茹就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15.png

什么是肺炎支原体

支原体是介于细胞和病毒之间的最小病原体。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有 80 余种,其中一种亚型能黏附在呼吸道粘膜,引起肺部感染,称之为肺炎支原体。它既不是细菌,又不是病毒,普通血常规也无法检测出来,常规的“头孢”“青霉素”治疗也是无效的。

肺炎支原体感染一定会得肺炎吗?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可引起儿童急性上、下呼吸道感染。除了能引起呼吸道病变(咽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之外,也可引起心肌炎、脑炎、肾炎等呼吸系统以外的疾病。听上去是不是挺可怕?别担心,一般感染后只有10%-40%会发展成肺炎。所以只要早期识别、及时治疗,预后都很好。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如何诊断的

临床上一般常用检查手段为:

1、MP核酸检测:灵敏度和特异性高,适用于早期诊断;

2、MP抗体测定:MP-1gM一般在感染后4-5天出现,可作为早期感染的诊断指标。但因每个人体内抗体产生时间不同,所以一次检测阴性不能完全排除MP感染,所以一般医生判定抗体检测结果会结合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做综合分析。

14.png

如何治疗?需要住院?

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可以自愈的,但如果临床上确诊为MP感染,一般都需要治疗,不能一昧的拖延等待自愈。

肺炎支原体首选一线药物为大环内酯类药物如阿奇霉素、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等。青霉素、头孢类药物是无效的,家长们不要擅自口服这类药物,由医生评估后轻者可居家口服药物,中重度的需要住院治疗。具体药物治疗疗程和用法,临床医生会根据患儿病情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

对于病程长,病情重,治疗效果不佳的患儿,治疗除过药物和辅助治疗外,必要时需要气管镜肺泡灌洗术,家长听到这可能很担心,实际上通过支气管镜灌洗,可以很好的清理气道、改善通气、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另外还有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的,需要时可选择四环素类如多西环素,但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记盲目选择。

哪种情况要去医院就诊

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见于各年龄段小儿,以发热、咳嗽为主要表现,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发热以中高热为主,持续高热者≥5天预示病情重,咳嗽较为剧烈,日轻夜重,类似于百日咳样咳嗽,婴幼儿可伴有喘息,肺部感染时可引起肺实变、胸腔积液,严重的可引起坏死性肺炎、肺栓塞、塑性支气管,另外可以引起多种如心肌炎、心包炎、皮疹等肺外表现。即使已经出现肺部感染但早期症状也多为发热、咳嗽,肺部体征不明显,因此往往被当“感冒”来治疗延误病情。

12(1).png

所以如果孩子出现反复高烧或咳嗽剧烈、精神不振、食欲差、呼吸急促、喘憋、脱水、惊厥发作等,建议及时去医院就诊,合理检查,及早发现,及时治疗,以防延误病情。另外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上容易复发,相比常见病原体感染,治疗时间比较长,所以家长在治疗时,务必遵循医嘱,规范用药,这样才可以完全治愈。

家长如何做好患儿护理

● 做好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 适当卧床休息、利于疾病康复;

● 多翻身变换体位,拍背促痰排出,加速呼吸道恢复;

● 适当通风开窗,保持空气新鲜、流通,家长请勿吸烟,室外吸烟也不行;

● 保持室内温度20℃左右,湿度在50-60%左右;

● 少量多次饮温水,补充水分;

● 饮食营养丰富,少食煎炸、高塘、高脂肪食物。

如何预防肺炎支原体感染

孩子感染了肺炎支原体,治愈后还可能再次感染;目前尚无疫苗接种预防。不过大多数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孩子,治疗后都可顺利康复。平时多参加户外活动,合理膳食,营养均衡,提高孩子体质。科学规范佩戴口罩,勤洗手,养成文明呼吸道礼仪,打喷嚏、咳嗽时注意用衣袖或纸巾掩住口鼻,而不是用手直接遮挡,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且空气流通欠佳的公共场所,室内要加强空气流通,每天保持一定时间开窗通风等。

温馨提醒,如果家中成员出现咽痛、咳嗽等症状,要注意和宝宝保持距离,减少交叉感染几率。



专家介绍

16.png

马红茹,宝鸡市中心医院儿科主任医师。工作20多年来,一直从事儿科临床、保健、教学工作,擅长儿科、新生儿各种常见病的诊治,且对各种急危重症儿抢救治疗经验丰富,对儿童心理行为疾病及矮小症治疗亦经验较多。多次被医院评为年度先进工作者、优秀工作者、优秀教师称号。发表论文数十篇。担任陕西保健协会哮喘防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省预防医学儿童保健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青春期健康与医学委员会委员、宝鸡市危重症委员会委员等。


来源:宝鸡市中心医院

编辑:刘家苗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