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交流>案例分享>

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首次开展内镜下治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新技术-抗反流套扎黏膜切除术 (ARMS-b)

来源:陕西省医学传播学会     发布时间:2022-12-01 10:50:30

正常人体中,食管和胃之间有一个食管下括约肌,是食管和胃之间的一道“阀门”,可以控制食物从食管内进入胃内,同时也可以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内。但是当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这个“阀门”功能不全时,会导致胃和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到食管,进而引起一系列症状,被称为胃食管反流病。该病可引起口臭、口腔溃疡,咽干、咽部异物感、咽下不适、咽下困难,咳嗽、哮喘发作、烧心、胸骨后及肩背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其中高达40%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在双倍剂量抑酸药物治疗8周后反流、烧心等症状仍无明显改善,继而引起患者睡眠障碍、精神焦虑或抑郁、全身不适等身心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被称为“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诊治棘手,是消化科医生面临的一项挑战。


图片7.png


房先生今年42岁,是一名已饱受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折磨近5年的患者,在规范化药物治疗后房先生的症状未能得到有效改善,正值壮年的他长期使用多种药物,已严重影响身心健康,无法正常工作、生活。面对愁眉苦脸的房先生,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挂职副院长兼学科带头人的卢新兰教授向他推荐了内镜下微创手术——抗反流套扎黏膜切除术(ARMS-b),该手术通过切除胃食管连接部约环1/2-3/4周黏膜后的瘢痕狭窄来缩小贲门、重塑抗反流屏障。


图片8.png


11月16日下午,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手麻科乔晓丽主任团队为患者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卢新兰副院长在为患者全面胃镜检查中发现,患者存在贲门松弛关闭不全、反流性食管炎,随后为患者实施了ARMS-b术。首先在胃食管连接部黏膜下层注入肾上腺素-亚甲蓝-生理盐水抬升黏膜层,随后套扎胃食管结合部黏膜(食管1cm,胃2cm),将所套扎黏膜用圈套器电凝电切除,重复这三个步骤,直到贲门小弯侧及前后壁约环周1/2-3/4的黏膜被切除为止。该手术本身时长约40分钟。抗反流套扎黏膜切除术(ARMS-b)较传统抗反流黏膜切除术(ARMS)具有明显优势,手术用时短、创面干净出血少、疗效确切,由法国LaurentMonino博士于2019年首次开展,是一种安全、可行、无严重并发症、操作相对简单且对患者症状缓解明显的术式。


图片9.png


卢新兰副院长要求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真正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使命,力求在保障医疗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尽量为患者做到“一站式”服务、一次解决患者的所有问题。卢新兰副院长在给房先生做胃镜时还发现患者十二指肠降部有一黏膜下隆起性病变,立即行小探头超声内镜为患者明确了该隆起的性质和起源层次——脂肪瘤,同时也为房先生做了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术,进而避免了患者再次行胃肠镜诊治的痛苦和不便。


科室简介


图片11.png


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技术力量雄厚,现有医护人员30名,医生13名,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5名,住院医师2名,其中博士1名,硕士4名;护理人员17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6名,护士6名。科室开展业务:各种消化系统危重疑难疾病,如急、重症胰腺炎、消化道出血、各型肝炎、肝硬化及肝性脑病、腹水、门静脉高压、溃疡性结肠炎、缺血性肠病等的诊治。常见疾病如幽门螺旋杆菌、急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肠易激综合征、各类腹痛、腹泻等。近年来我科消化内镜中心的诊疗技术发展迅速,可进行胶囊内镜检查、无痛胃肠镜检查、超声内镜检查术、胃肠道早癌筛查、胃功能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检测、消化道息肉电切术、消化道早癌粘膜剥离术、粘膜切除术、抗反流术、消化道出血镜下止血、食道曲张静脉套扎术、胃底曲张静脉粘堵术、内痔套扎硬化术、食道狭窄扩张及支架植入术、消化道异物取出术等。我科消化内镜中心拥有奥林巴斯最新型H290、富士ELUXEO 7000胃肠镜主机及10余条放大胃肠镜、治疗镜、超声内镜等顶尖设备。


专家简介


图片10.png


卢新兰,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挂职副院长兼消化内科学科带头人,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系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内镜下微创治疗和消化道早癌诊治专家团队骨干成员。2012年于西安交通大学消化内科学博士毕业,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此后一直工作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卢新兰副教授自攻读硕博以来一直师从全国知名消化内科专家、中华消化内镜学会委员、陕西省消化内镜主任委员和水祥教授,长期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教学及科研工作,尤其擅长消化道疾病的内镜下诊断和治疗,包括消化道息肉、早癌、黏膜下肿瘤的内镜下切除/剥离术,消化道狭窄的内镜下扩张、支架植入术、胃食管反流病的内镜下治疗、曲张静脉、内痔的内镜下治疗,胃造瘘、止血术等内镜下微创手术。担任中华消化内镜学分会大数据协作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人工智能专委会委员、陕西省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抗癌协会青委会常务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肝病学分会常务委员。美国University of Kentucky访问学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西安交通大学校基金、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基金各1项。获得校级和院级新医疗新技术各2项,以第一发明人获得国家专利发明2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获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第三届青年导师杯暨奥林巴斯消化道早癌技能实战大赛”陕西西安赛区个人赛二等奖、华夏肝病学联盟“肝内胆汁淤积全国病例征集2019年”西部赛区第一名、半决赛第二名、全国总决赛优秀奖、陕西省医学会2019年消化内镜学术年会优秀病例大赛三等奖、免疫学肝病高峰论坛暨陕西省医学会2014年肝病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三等奖、西部地区HP巡讲会暨HP感染临床诊疗精英挑战赛优秀奖。


来源:陕西省第四人民医院

编辑:郝晶

分享到: